©Hugo Villegas on Unsplash
©Unsplash
©Unsplash
耶稣光应该怎么拍?后期要怎么调?下面给大家一些拍摄方法的参考。
1.什么时候会出现耶稣光?
如果天上的云层比较厚,下雨后太阳出现时,阳光透过云层缝隙投射一束束的光线就是耶稣光。还有就是在黄昏,云层密度较大愈容易出现耶稣光景象,在落下地平线前1个小时内也是最佳拍摄时间。
©Joonyeop Baek on Unsplash
在清晨时分的树林间最容易拍出耶稣光的感觉,因为这个时候森林中空气湿度非常的大,有太阳就很容易形成耶稣光。在树荫下,如果光线比较强,透过间隙,在很暗的环境下, 也很容易出现耶稣光。
©Jenna Beekhuis on Unsplash
如果在一些雾气比较多的山区,耶稣光的出现机会非常多,早上只要有太阳和雾气,一般都会有这种光线。
©Unsplash
摄影人对这样的拍摄机会还是很容易作出判断的,要拍摄这种效果,对拍摄的点位选择很关键。
©Rebecca Prest on Unsplash
2.要选择什么位置拍摄?
拍摄耶稣光,拍摄的位置选择比较重要,主要在背景的选择,必须有比较暗的背景才能形成很好的光束效果。一般利用森林中幽暗的背景来搭配从林间投射下来的耶稣光,这种明暗对比的效果非常好。
©Suganth on Unsplash
如果有机会在山区拍,那选择一个高位,以树立为背景,就很容易拍到。
3.使用小光圈,点测光
拍摄耶稣光一定要使用小光圈,小光圈更容易拍出光束的效果。因为耶稣光一般都是在不同景深上形成一大片半透明光带,如果使用大光圈拍摄只拍摄其中一束,不能拍出整个气势磅礴的感觉。
©Johannes Plenio on Unsplash
拍这种光束效果,使用点测光方便一点,须要注意的是你不能测最亮的高光点,也不能测最暗的阴影点。测光点停留在明暗过渡的地方最为合适,整个画面不会太暗也不会过曝。如果你是使用光圈优先模式,曝光补偿可以减一两档。
4.色温,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
不同的色温,会给画面带来非常明显的效果。在早晨的耶稣光可以尝试用4500K左右的色温来拍摄,更能体现冷色背景与暖色阳光的对比。
©Davide Cantelli on Unsplash
如果使用6000K左右的色温就是非常适合黄昏时刻的拍摄,整个画面会有一种温暖祥和的感觉。
由于相机宽容度的原因,对这种光线的效果表现一般不是很明显。这时我们可以在后期中来调整,那么前期的拍摄最好是RAW格式。
下面介绍两种调整方法。
1.比较简单粗暴的调整
如果拍摄的光束效果比较明显,只需简单的调整,就能让效果更加的明显。下面以Camera Raw为例做一个简单介绍。
在基本调整面板中对画面的黑白灰做整体的调整,调整结束后,画面的清晰度和饱和度,可以提高,让画面的光束效果更明显。
在色调曲线调整面板中画面的高光、亮调、暗部、阴影做进一步的调整,增加对比,让光线效果更明显一点
在细节调整面板中最后对画面进行降噪处理,一般这种光线强烈反差都会出现明显的噪点,适当地降低噪点,画面更干净。
2.比较精细的分色调整
如果拍摄的效果不是很明显,可以试试分色调整。比如下面这张原图,画面发灰,需要解决的拉开黑白灰的层次。
在Camera RAW中可以分别对亮调和暗调做调整,可以很方便。
3.调整思路
一幅图片根据白、灰、黑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,亮调、中间调、暗调,最直接的方式,通过高低光法,就是在Ps中通过快捷键(高光选择Ctrl+Alt+Shift+2 和 反向工具Ctrl+Shift+i)分别选取画面中的高光、低光,分别调整两个部分的光感与色彩,而需要保留画面的中间部分。具体方法如下:
在Ps中倒入图片并复制,用曲线加对比。目的是让片子有明场和暗场之分,呈现出高光和低光。
选择画面的高光:Ctrl+Alt+Shift+2。通过快捷键的方式选择方式画面由明到暗会自由过度,所以不需要任何羽化。
打开滤镜 Camera Raw(学习Ps的必装插件)
色温设置成+51,色调设置成+10。提亮画面的黄和红模拟突出太阳的光感,通过颜色调整让高光表现更多朝阳的质感和细节。
选择低光:Ctrl+Alt+Shift+2选择高光→Ctrl+Shift+i 反向便可选择低光→ 在滤镜Camera Raw中打开。
色温设置成-21,色调设置成-5,通过降色温和色调,让暗部呈现蓝色,略微偏绿让画面不至于那么冷峻,让低光呈现清晨朝阳下的感觉。
给低光添加色阶命令:Ctrl+Alt+Shift+2选择高光→ Ctrl+Shift+i 反向选择低光→ 添加色阶命令
将数值分别设置成 : 0 / 0.62 / 255
前面的调整虽然恢复了高光、低光各自的光感和颜色,但是画面还是比较平。
最后成片
▼
以上是前期到后期的技巧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