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风光党必学!5 种最好用的后期曝光调整工具》一文中,我们为您介绍了 5 种用于调节画面整体明暗的后期工具。
但有时,你可能需要对画面的局部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、精细的调整,这就需要你使用其它类型的工具。
今天要为您介绍的,正是调整画面局部明暗最好用的后期工具:加深、减淡工具的使用方法,风光党人们千万别错过啊!
1.加深减淡工具怎么用
在工具栏的左侧,点击 T 文字图标上方,长得像“棒棒糖”的图标,就可以选择减淡工具、加深工具和海绵工具。
顺带一提,这三个工具的图标,其实都来自于胶片暗房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查阅相关资料。
这三个工具的使用,都是用画笔进行涂抹。选择减淡工具时,画笔涂抹的地方会变亮。选择加深工具时,画笔涂抹的地方会进行压暗。海绵工具,则是用于局部增加/减少饱和度。
选择加深,或者减淡工具后,上面的工具栏就会显示出相应的调整选项,主要是 3 个:画笔、范围、曝光度。
其中画笔决定了涂抹时每一笔的形状、大小和硬度等等,和普通的画笔参数调整是一模一样的。在大部分风光摄影后期中,我都是选择圆形画笔、硬度为 0 来进行处理。
画笔的大小要根据涂抹物体的大小随时调整,我们可以用键盘上的中括号快捷键“ [ ”和“ ] ”,快速的减少或者增加画笔的大小(使用 PS 快捷键时记得关闭中文输入法)。
加深减淡工具还可以选择作用范围。默认是中间调,也可以改变成高光或者阴影。这是加深减淡工具的一个重要功能,让我们进行涂抹时更精确,无需亮度蒙版等工具辅助。
比如说,用加深工具,选择高光进行压暗。那么在用画笔涂抹时,就基本不会有效果作用到阴影区域,把阴影压得过于死黑。
曝光度决定了加深减淡的强度,一般设置为 20% 以下,甚至 3%-8% 之间,慢慢的进行调整,这样效果会比较自然。保护色调选项,一般都建议勾上。
2. 加深减淡工具对立体感与质感的塑造
加深减淡工具不仅可以实现对画面明暗的局部调整,还可以强化照片的立体感与质感。
我们以这个灰色的圆形为例,如何用后期手段为它增加立体感呢?
用加深减淡工具,就可以实现这一点。选择加深减淡工具,范围选择“中间调”,给这个平淡的圆形,后期增加亮面和暗面。
具体地说,用减淡工具,提亮圆形的右上角。用加深工具,压暗照片的左下角。几笔之后,圆形就变成球体了:
反复用加深减淡工具强化明暗对比,画面的立体感就更明显了:
在实际应用中,我们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,用减淡工具去提亮亮面,加深工具去压暗暗面,从而提升物体的立体感。
需要注意的是,加深减淡工具强化立体感的幅度,必须符合现场环境特征。
比如说,这张阴天环境下拍摄的照片,物体的立体感就不能太强,否则会和环境不太吻合,后期的痕迹会过于明显:
除了强化立体感之外,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,突出物体的质感。
比如说,下图的树木部分,纹理非常突出,但是明暗反差还不够,导致质感不强:
而如果使用减淡工具,再范围选择中间调和高光,涂抹树干部分,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。
这样一来,树干上的反光就会被变亮,同时树木阴影部分基本不受影响,纹理更加明显,质感更加丰富:
3. 加深减淡工具引导观众视线
我们在看一张照片时,视线往往容易被画面中对比度高的部分吸引。如果应用加深减淡工具来强化局部反差,突出照片中的某个局部,也可以强化照片的主体与兴趣点。
以这张雪山照片为例,由于人物和灰色冰雪的亮度差还不够大,所以主体人物并不突出:
为了强化突出主体,我需要增加主体和其周围的反差,也就是要么压黑人物,要么提亮周围的白雪。
选择减淡工具,范围是中间调,曝光度 10%,慢慢的涂抹人物周围的雪地。
由于范围选择的中间调,因此提亮操作并没有影响黑黑的人物,而是提亮了箭头所指,人物周围灰色的白雪:
这样一来,黑色的人就从白色的雪中脱颖而出,更加吸引读者的目光。
熟练使用加深减淡工具,可以快速的提高照片的视觉表现力。大家回去可以拿几张照片,多做些练习。